香坊生活网 网站首页 资讯列表 资讯内容

唐驳虎:“冬将军”曾击败拿破仑,现在轮到俄罗斯了?

2023-03-22| 发布者: 香坊生活网| 查看: 144| 评论: 3|来源:互联网

摘要: 核心提要:1.赫尔松战局目前迎来了新的变化。俄军在这一地区最为关键的问题:跨第聂伯河的重要后勤通道,安...
百草汇 https://www.huayoumeng.com/

核心提要:

1. 赫尔松战局目前迎来了新的变化。俄军在这一地区最为关键的问题:跨第聂伯河的重要后勤通道,安东尼夫卡和新卡霍夫卡的桥梁都面临着乌军的打击。而围绕着这些过河点的攻防,很可能会出现与当年朝鲜战争时的水门桥争夺战一样的态势。

2. 安东尼夫卡和新卡霍夫卡这两地共有四座公路、铁路桥梁。而它们也分别经历了“三炸三修”和“两拆两建”。乌军的“海马斯”火箭炮对于这些过河渠道进行了精准的打击,而俄军也在不断搭修浮桥,甚至使用轮渡,保证过河道路的畅通。目前来看,冬天的降临可能会带来河流浮冰的问题,在空天军与火炮部队覆盖能力有限的背景下,俄军的防御会遇到较大的困难。

3. 在历史上,乌克兰母亲河——第聂伯河,就曾发生因为军事行动而炸桥炸坝,迟滞对手兵力的往事。而从整个第聂伯河流域的桥梁情况来看,俄军并不能把河上的桥梁都切断。俄乌双方当前互相指责对方“企图炸坝”,实际上还在一个宣传战的阶段。

4. 俄军现在已经撤走了赫尔松一带的亲俄民众,以及设在当地的“行政机构”,同时也有捣毁船只,防止乌军过河这样的目击报告出现。乌情报部门也表示,俄军在无人机供应方面遇到问题。综合这些因素,俄军仍然存在着从赫尔松撤退的可能。而其实撤与不撤,也只是在普京的一念之间。

作者|唐驳虎 凤凰新闻客户端荣誉主笔

战局又有新变化。

继续以赫尔松战场为主视角的俄乌战争观察。上一篇只来得及概述总览,很多细节关键问题没来得及展开,尤其是关键的俄军后勤通道问题。

虽然俄乌双方的攻坚能力都不强,但是围绕着这条后勤通道, 双方已经展开了三个月的精彩攻防,斗智斗勇颇为复杂,同时又鲜为人知,非常值得一说。

新卡霍夫卡——三炸三修水门桥

前面说过,赫尔松战区的关键就是俄军如何保证跨第聂伯河的后勤补给。赫尔松三面环水,本来就是一个半岛的最末端。

俄军占领的赫尔松区域只有2个过河点与后方相连。 一个是安东尼夫卡,一个是新卡霍夫卡,两处各有一座公路桥、铁路桥共4个通道。

上游的新卡霍夫卡情况颇为复杂而关键,但却少有人提起甚至长期被忽略。这里先重点讲述新卡霍夫卡水坝攻防战。

新卡霍夫卡大坝是第聂伯河六个梯级水库的最后一级。除两端土石重力坝外,江心从左到右依次建有泄洪闸、水电站厂房和船闸三组水工建筑物。

作为第聂伯河七大过河点之一,新卡霍夫卡大坝顶同时建有公路和铁路过河通道。为了绕过水电站机房,曲线半径要求高的单线铁路设在靠水坝上游,直线穿行。

而较宽阔的公路绕过水电站机房南侧,设在靠水坝下游,总体上都与大坝水工建筑物紧密一体,想摧毁打击公路铁路而不伤害大坝本身,有一定难度。

但是第聂伯河水静流深,修筑大坝其中之一的目的就是改善航运条件,开发与黑海地区的航运。所以大坝建有船闸,让船只能够通过。

宽约20米的船闸自下而上穿越重力坝,这让公路、铁路就必须跨越船闸建桥, 这就构成了一个可以打击的脆弱点。而且即便稍有打歪,也不怕影响大坝安全。

8月下旬,配合地面部队反攻,乌军“海马斯”经过数次打击,精确摧毁了位于船室水闸门前的跨线桥,公路桥完全坍塌,铁路桥也严重受损。新卡霍夫卡大坝通道完全阻断。

俄军紧急抢修,9月甚至拉来几艘驳船沉入船闸,然后运来大量砂石直接填满船闸,经过一个月抢修抢出一条通道。俄军还同时在船闸的闸室上另外架设了三条临时桥。

而到10月中旬,乌军“海马斯”再次发威,把俄军在闸室上架设的三条临时桥梁击毁,不过乌军对闸门处直接用砂石填出的通道无计可施。

但是,过坝公路还有一个薄弱点。那就是绕过水电站厂房,与大坝泄洪闸水门汇合并行的桥梁段。尤其是厂房-泄洪闸的接合处,

这里公路的弯道与厂房和泄洪闸都有一定距离,可以避免附加伤害。于是10月下旬,乌军“海马斯”据报开始打击这个位置,最终击毁(尚待卫星照片证实)。

水坝附属通路、绕过发电厂房前的布局,进攻方补给和撤退的生命线,攻守双方围绕它的三炸三修, 这就是“三炸三修水门桥”啊。

近年上映的《长津湖-水门桥》,讲述的就是朝鲜战争长津湖战役(二次战役东线)的这个重头戏。

这座位于长津水库大坝引水发电厂房前的高架通路,是美军车辆沿山通行的必经之地。志愿军要拼命炸桥断美军退路,美军要竭力护桥保证坐车逃跑。

于是,长津湖战役的焦点和两支军队的战果与命运,便从北面的“长津湖”转移到了这座陡峭山坡上名为“水门桥”的地方。

1950年11月30日夜,志愿军20军60师180团爆破小组赶到水门桥,成功将桥面炸毁。当时,由于长途奔袭加上天气恶劣,爆破组携带的炸药有限,但依旧完成了任务。

这次被炸毁的部分只有两米多长,美工程兵仅用一天多的时间就修复了桥梁,他们利用周围木料建成一个原木框架的桥面。

12月3日夜,志愿军继续炸桥,在夜幕的掩护下再一次将桥成功炸毁。这一次,他们用了比上次更多的炸药,桥面炸毁的程度更严重,同时摧毁了周围可用的一些木料。

从长津湖撤退的美军为道路所阻,只能在冰雪中等待。陆战一师师长史密斯少将大为震惊,下令“不惜一切代价,抢修水门桥!”

美工兵此时再显奇效,利用一套M2型钢梁车辙桥一夜时间搭建起了一座简易桥梁,甚至可以通行坦克等重型装甲车辆。

这次,史密斯提高警惕,派出了大批美军士兵加强对水门桥的守护。12月4日夜,上百名志愿军组成的炸桥突击队反穿棉袄,每人身负几公斤炸药。

在没有重火力掩护的情况下,趁着黑夜和茫茫白雪从多个方向拼死冲向水门桥。由于有重兵把守,这一次炸桥的难度远大于前两次。

志愿军突击队付出牺牲,打跑了美军守桥队,最终把水门桥连同下面的基座全部炸毁。看来美军陆战一师跑不掉了,要被吃饺子了。

为了救援陆战一师,美军连夜调运了8套每套重达1.3吨的M-2钢梁桥,然后用8架C-119运输机运送到水门桥上空,再用直径近15米的巨型降落伞进行空投。

修复水门桥需要4套M-2钢梁,但史密斯怕不保险,要求多空投4套,每根钢梁同时用两个降落伞。最终12月7日上午空投,1套落地后严重变形,6套被美军成功接收,1套落入志愿军阵地。

12月8日,美军利用这6套M-2钢梁,不到两天时间架起了一座载重50吨的钢结构车辙桥,全部重型机械车辆都可以通过。 美军陆战一师得以坐车逃出生天。

而负责深远阻击的180团指战员大部分最终悲壮牺牲,但浩气长存。

我们为朝鲜战场上志愿军将士的悲壮牺牲和光辉战绩而受到感动与鼓舞。而单纯地把攻防桥梁这一战例形式拿到俄乌战场上来的话,这一次俄军和乌军围绕着卡霍夫卡水坝通路的较量结果如何,目前看来,还有得较劲。

安东尼夫卡——两建两拆搭浮桥

位于赫尔松市东北的安东尼夫卡有2座非常关键的桥梁,公路桥横穿居民点,铁路桥在公路桥上游(向东)大约6公里的位置。

7月乌军拿到“海马斯”之后就多次以百公里射程精确打击了这两座横跨第聂伯河的大桥,80公斤高爆战斗部以分米级精度在桥面戳出一个个洞眼,达到将断未断的状态。

俄军试图抢修,被称为“速干水泥与海马斯”的大战,但最终还是因为钢筋结构被破坏而告终。接下来,俄军开始依靠安东诺夫斯基大桥的桥墩,在桥下搭建一座浮桥。

但这座浮桥在8月下旬架设到一半后,一直处于停建状态从未完工。9月24日俄军开始拆解这座的浮桥,引发各种猜测,可能是拆解下来用以渡运人员物资以满足紧迫需求。

而到了10月中旬,俄军再次在大桥旁重新搭建浮桥。11月2日下午左右,乌军再次使用“海马斯”火箭炮打击了这座即将完工的浮桥。

俄军把浮桥架设在下游一侧,试图借助大桥的掩护来保护浮桥。但是仍然没有用,在乌军战线前推逼近赫尔松后,“海马斯”火箭可以以高角度精准俯冲下来。

目前,赫尔松区域的4个过河桥的情况是这样的: 安东尼夫卡公路桥、铁路桥均不可通行。新卡霍夫卡铁路桥应该不可通行,公路桥大概率也很难通行。

因为乌军还在打击水坝其他枢纽区域,甚至俄军用于对空拦截的“铠甲”防空系统都被打了。乌军还继续使用“海马斯”进行打击。

在桥梁被截断后,俄军在第聂伯河上搞了4组渡口,用4辆两栖车推动的漕渡门桥组合摆渡运输后勤物资,方式缓慢和脆弱。

被发现的4组舟桥渡口,分别在新卡霍夫卡大坝附近江心洲的河汊,江心洲下游,以及安东尼夫卡铁路桥、公路桥附近。

但俄军补给线上的4处桥梁和4组渡口的运作情况均已受到乌军严密的情报监视和火力控制。在10月下旬俄罗斯方面用渡口撤离亲俄平民时,乌军没有攻击这些渡口。

但当发现俄罗斯扶持的“赫尔松州”政要出现在渡口准备渡江撤退时,“海马斯”的打击立刻就到。“海马斯”不依不饶,1天4次袭击是常事。

俄军只能靠“海马斯”威胁下的4组渡口运输补给,还增援了2万军队。正如网友“Yuri杨哥”所言,“表面看俄军的抗击能力在强化,但这么多部队凑在一起,对补给的需求量更集中更庞大”。

“一旦俄军长时间得不到足够补充,还得在乌军的围堵和精确炮火袭扰中疲于应付,那战斗意志只怕再难持久。”

而有人按照往北1000公里的地方,当年卫国战争时期有过的战争经验,盼着冬天第聂伯河上冻,使俄军后期补给通畅无阻。这就是典型的南辕北辙了。

赫尔松位于乌克兰南部,濒临黑海,是乌克兰乃至前苏联区域最温暖的地方之一。冬季平均气温在0℃上下,白天高于0℃,夜间一般也只到-5℃。

再加上从上游卡霍夫卡大坝流出的下层不冻流水,在这第聂伯河入海前的最后河段,冬季虽然会局部结冰,但是都是各种危险的浮冰碎冰。

如果实在要说,“冬将军”恰恰是赫尔松俄军的噩梦。各种浮冰、流冰会对浮桥、漕渡门桥等俄军临时渡河措施构成严峻挑战。

有一部分观点至今仍在忽视,俄军传统上拉胯的就是战场后勤能力。还有人认为俄军应该炸、炸、炸。

这不是它不想,而是俄罗斯的“空天军”根本没这个能力。还有观点认为,俄军炮火在河南岸就可以覆盖乌军,最大宗的物资——炮弹就不必运过河去了。

但是,按照俄军主力火炮——自行2S19、牵引2A65的25公里极限射程,目前俄乌两军交战的主要战线距离河南岸仍超过25公里, 只有南北两端的战区可以在河南岸覆盖。

所以,炮弹还是要运过河。等俄军战线真的退到距第聂伯河不足25公里,那也就是真的背水一战,快守不住了。而且乌军的北约三代155炮,射程可是30公里压倒俄军的。

至于有人说,寒冬会对乌军造成困扰。要知道乌克兰人并不是刚从非洲和东南亚光膀子过来,而是祖祖辈辈生活在这片土地上,这里是他们的家园。

需要记住,在俄乌战场上,俄军是攻方,背水一战;乌军是守方,本土作战,防守反击。处于拿破仑、希特勒那样劳师远征、粮草艰难不利地位的,正是俄军自己啊。

新卡霍夫卡大坝与第聂伯河

这一篇既然围绕着以第聂伯河为主轴展开战场关键问题分析,也就再顺带说一说沸沸扬扬的“炸坝”和乌克兰人的母亲河第聂伯河(下游)吧。

俄乌双方都在指责对方要炸毁新卡霍夫卡大坝。 应该说,目前都还是宣传战。炸坝对俄乌两军都没有什么好处,但也没有什么坏处。更多地是俄军对乌军精确打击大坝道路的无奈指责而已。

新卡霍夫卡大坝修建于1958年,水坝高度16.5米,装机容量33.5万千瓦,平均深度8.4米,水面面积2200平方公里,蓄水量18立方公里(1800万方)。

由于大坝两端都是重力坝几乎不可摧毁,能炸的也就是泄洪闸部分了。这也需要10吨级炸药。而乌军“海马斯”的80公斤半穿甲弹头是做不到的。

也有人模拟了大坝被炸的后果模拟。泄洪闸破坏后,涌出的浪头高可达5米,会以大约25公里的时速奔涌,2小时到达赫尔松。洪峰将保持约4-7小时,淹没沿岸约6500公顷土地。三天后水位将完全退去。

被淹没的位置,主要是河口三角洲、众多的江心岛,以及南岸的浅滩地带。赫尔松市并不受影响——还是因为受到地球自转偏向力影响。

面向河流下游,左手边为左岸,右手边为右岸。北半球河流左岸(这里为南岸)容易受到水流侵蚀,为侵蚀岸。河流右岸(这里为北岸)容易形成泥沙堆积,为沉积岸。

从地图上看,赫尔松北岸高出河面数米,是密密麻麻的居民区。南岸低矮,有着大片的浅滩湿地,距离岸线很远才有少量的度假别墅。

当然在历史上,新卡霍夫卡的上一个梯级,也是第聂伯河上第一座大坝——扎波罗热大坝就被炸塌过两次。

分别是1941年8月18日苏联撤退和1943年10月15日德国撤退(其间德国人修复过)。两次破坏都制造了30米浪头的洪水,泛滥波及下游几十公里。

1941年用20吨炸药炸坝时,造成沿河居住的平民和渡河撤退的军人死亡,各种调查估算的数字从2万-10万不等。但阻挡了德军一个半月,为扎波罗热的工厂后迁赢得了时间。

不过,扎波罗热大坝能造成如此巨大灾害,与它是高坝密切相关——坝高61米,实际坝前蓄水水头50米。而其他5座第聂伯河水坝则都是低坝,所以即使被炸也不会造成多大灾害。这就是本质区别。

因为第聂伯罗-扎波罗热段这里也正是第聂伯河落差最大、水头最高的一段,曾有着著名的第聂伯河急流—— 66 公里下降 50 米,峡谷间有9个急流险滩,阻碍了航行。

第聂伯罗因大河而得名(彼得罗夫斯克的后缀则是以乌克兰苏维埃首任领导人命名,2014年后去除)。扎波罗热的意思则是“急流结束”,所以才最先在这里修建了大坝和水电站。

战后除迅速修复扎波罗热大坝外,苏联在50-60年代陆续修建了另外5个梯级电站(基辅1966、卡涅夫1973、克列缅丘格1961、第聂伯罗1965、卡霍夫卡1958)。

由于乌克兰中部总体地形是大平原,基辅的海拔才100米。 所以除了扎波罗热大坝利用了50米高的第聂伯罗-扎波罗热段水头外,其他5座大坝都是低坝,但仍淹没了两岸大片土地,造就了地图上宽阔壮观的第聂伯河。

不过,实际上这些水库大部分蓄水区水深还不到2米,库容量也不大, 和中国山区动辄几十上百亿方的大水库没法比。

第聂伯河平均入海流量1700方,与黄河大致相当,也比不上季风区水量丰沛的河流。

除了建坝的6座城市,第聂伯河在乌克兰另外就只有2个过河点。一个是卡涅夫-克列缅丘格之间的切尔卡瑟,另一个就是赫尔松的安东尼夫卡了。

据统计8个过河点城市共有30座桥或通道,其中有16座是标准的大桥,有14个是利用水坝的坝顶修建的通道。 俄军也是没有能力切断这些联系的。

小结

在这样极端不利的情况下,俄军除了撤走7万亲俄民众之外,所设立的“行政机构”也撤到了南岸,降下了俄罗斯三色旗。

最近几天,来自赫尔松的当地人报告称,俄罗斯军队已经放弃了赫尔松城周边的多个村镇。俄军还捣毁了一部分船只,似乎是希望以这种方式阻止乌军渡过第聂伯河,另一方面也表明俄军打算放弃赫尔松。

乌克兰防长雷兹尼科夫(Reznikov)说,现在看来,俄军有可能撤离赫尔松,另外俄罗斯从伊朗买的首批无人机已经打完。

其实,撤还是不撤,主要在于普京的一念之差。 也在于场外因素、乌克兰军队的攻坚能力等关键。下一篇继续展开分析和介绍。



分享至:
| 收藏
收藏 分享 邀请

最新评论(0)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香坊生活网  

GMT+8, 2019-1-6 20:25 , Processed in 0.100947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香坊生活网 X1.0

© 2015-2020 香坊生活网 版权所有

微信扫一扫